浙江省1-8月出口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绍兴以13.90%的出口增速冲上全省第一。实际上从今年5月起,绍兴就以26.14%的出口增幅,成为浙江外贸的一匹黑马。
按目前趋势,绍兴2023年出口总额有望突破4000亿。 如果实现,这一数字将是五年前的两倍。
在浙江11个城市中,从2017-2021年,绍兴出口增速排名长期处在中下游,甚至在2020年还排到过第10。
2017年,绍兴生产了104亿双袜子、1.5亿条领带、2亿把伞和32亿升黄酒。除了纺织品和酒水,绍兴传统支柱产业还有化工品(水泥、塑料、玻璃)和金属加工(钢材、五金)。论出口,纺织品及服装常年占六成,化工占一成。
但细看2023年1-8月绍兴市进出口贸易统计报表,传统行业在出口总额上仍有优势,但增幅高于均值13.9%的品类并不多,个别品类甚至增长为负。比如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增长率为8.28%,劳动密集产品为6.39%,纺织纱线%,基本有机化学品为-24.05%,未锻轧铜及铜材为-16.72%,合成有机染料为-17.58%等等。
从高到低排列不同品类的出口同比增长率,最醒目的品类是手机,涨幅高达2444.36%。另外,中央处理部件同比增长1262.48%,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增长782.1%,生物技术和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长 676.47%和475.65%。从出口体量看,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慢慢的变成为绍兴出口的支柱产业,按1—8月的增长趋势,2023年有望达到出口总额的1/4。
这意味着绍兴庞大的传统行业支撑了出口总量,但是拉动增长的主力军,或是新兴起的产业。在可见的未来,新兴起的产业和智能化升级的传统行业或将开辟绍兴外贸的新格局。根据《2022年绍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》,绍兴城市经济增长点也大多数来源于新兴产业。
增长动力来之不易。改革开放以来,绍兴逐渐演变出五大支柱产业(纺织、化工、金属、珍珠、黄酒),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一度超过60%。这些年,几个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遇瓶颈。
一是污染。印染和化工都是重污染行业,从2000年到2016年,绍兴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.9亿吨增加到4.7亿吨,工业废气排放量从609.2亿立方米增加到1733.1亿立方米。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。
二是产业能耗较高。2016年,绍兴规上纺织业消耗了38.3%的综合能耗和60%左右的制造业用水,但只贡献了23.9%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22.4%的利税总额。
三是增长动力不足。整体看,从2010年到2016年,绍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4.8%下降到4.7%。
面临瓶颈,绍兴持续推进产业转型。就在2017年,浙江省政府和绍兴市政府联合出台《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》,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硬仗,推进产业“互联网+”“机器人+”和“标准化+”。
至“十四五”期间,2021年《绍兴市工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提出逐步建立“3+2+4”的现代产业体系,即纺织、化工、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为支撑,黄酒、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为特色,高端装备、现代医药、新材料、电子信息四大新兴起的产业为引领。
新的产业格局,正在成形。今年上半年绍兴经济提高速度、新兴起的产业增速都较为亮眼。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、装备制造业、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.1%、11.9%、11.3%,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.1、3.9、7.1个百分点。
同时,传统制造品类的生产规模会降低,比如2017年绍兴生产104亿双袜子,2022年袜子年产量降至29.4亿双。总的来看,上半年绍兴全市GDP为3622亿元,同比增长7.9%,增速居全省第二位。
进一步看,今年绍兴增速最高的是越城区。1-5月越城区出口增幅高达38.01%,1-8月达到19.95%,在绍兴几个区中排名稳定在第一。越城区是绍兴科创的核心地区,战略产业是芯片。其中,越城智汇芯城是重点发展平台。2022年,越城区集成电路主导产业规模超500亿元,招引集成电路产业项目11个,协议投资额超300亿元。
可见,绍兴今年出口额的快速地增长与多年来城市产业转型息息相关。传统产业“智造”升级、高新产业大步迈进,最终才化为统计数字上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变动。
长三角拥有众多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,城市经济有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达、民营经济兴旺等特点。同时,长三角是全国外贸出口重地,仅江浙两省出口总额就占到全国30%;这其中不少份额由印染、纺织、化工、钢铁等传统产业贡献。
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,长三角城市面临传统行业转型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挑战。不少传统产业污染重,依赖廉价劳动力,增长动力不强,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位置靠后。要应对新的增长挑战,既要“腾笼换鸟”为高新技术产业腾地方,又要“数智化”改造传统产业自身,减碳增能,寻找传统行业新的增长点。